全国咨询热线:150-1704-2662
案例展示
2.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气温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由此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温控器有多种类型包括插杆式温控器,现有的插杆式温控器存在以下不足:
3.1、现有的插杆式温控器上的感温铜管均为固定式,且不相同的型号的插杆式感温铜管的长度也不完全一样,在放置和运送过程中,易引起感温铜管折断,且在存放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4.2、现有的插杆式温控器缺乏防尘结构,温控器暴露在空气当中,容易加速温控器老化,降低插杆式温控器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杆式温控器,通过将感温铜管设置为三段拆分式结构,能够方便对感温器进行存放和运输,并能够减少感温器的空间占用,同时能有效的避免感温铜管折断,通过在感温器本体上加设防尘罩,能够对感温器本体进行密封防尘,避免感温器暴露在空气当中老化过快,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延长该插杆式感温器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解决了现有的插杆式感温器在存放和运送过程中占用空间大、感温铜管容易折断,以及感温器缺乏防尘结构容易老化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插杆式温控器,包括防尘盖、温控器本体和感温铜管,所述温控器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柄,所述温控器本体顶部内嵌固定有下磁环,所述温控器本体的顶部通过下磁环磁性连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底部固定有上磁环,所述温控器本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感温铜管。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柄一侧的温控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指示灯插孔,且指示灯插孔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温控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插销,且插销并排设置有两个。
10.进一步地,所述下磁环位于温控器本体顶部的边缘位置处,且下磁环的上端面与温控器本体的上端面平齐,所述上磁环的上端面与防尘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磁环和下磁环相对的一面磁极相反。
11.进一步地,所述感温铜管包括上支管、中间管和感温头,所述中间管的上端与上支管的下端螺纹连接,且中间管的下端与感温头的上端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支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温控器本体上,且上支管的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中间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与第一外螺纹
13.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管的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感温头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与第二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中间管的管径与感温头的管径相同。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插杆式温控器的感温铜管设置为上支管、中间管和感温头三段结构,在使用时能够将中间管快速地与上支管旋接,将感温头快速地与中间管旋接,使感温铜管能完成的快速拼接,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管长的中间管,来满足多种长度的感温铜管的需求,使该插杆式感温铜管的使用能更的灵活,同时感温铜管设置为拼接式,能够方便地对该插杆式感温器进行拆分携带和存放,进而能够减少感温器的空间占用,同时能有效的避免感温铜管折断,解决了现有的插杆式感温器的感温铜管结构固定,感温器在存放和运输时空间占用大,以及感温铜管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容易折断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尘盖,在使用的过程中,防尘罩能够对感温器本体进行密封防护,避免感温器暴露在空气当中,使感温器老化速度过快,同时防尘罩底端设置的上磁环与感温器本体顶部设置的下磁环,能够使防尘罩快速的与感温器本体实现连接与拆分,方便对感温器本体上的调节柄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的插杆式感温器防尘效果差的问题。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1、防尘盖;11、上磁环;2、温控器本体;21、调节柄;22、插销;23、下磁环;24、指示灯插孔;3、感温铜管;31、上支管;311、第一外螺纹;32、中间管;321、第一螺纹孔;322、第二外螺纹;33、感温头;331、第二螺纹孔。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和感温铜管3,温控器本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柄21,使用时,通过手动转动调节柄21,能够调节温控器本体2的温度控制范围,调节柄21一侧的温控器本体2的顶部开设有指示灯插孔24,且指示灯插孔24并排设置有两个,指示灯插孔24能够安装插接相关的指示灯,温控器本体2的底端设置有插销22,且插销22并排设置有两个,使用时,通过将插销22插入电源接插口内,能够将该温控器本体2与外界电源连接,温控器本体2顶部内嵌固定有下磁环23,温控器本体2的顶部通过下磁环23磁性连接有防尘盖1,防尘盖1的底部固定有上磁环11,下磁环23位于温控器本体2顶部的边缘位置处,且下磁环23的上端面与温控器本体2的上端面平齐,上磁环11的上端面与防尘盖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磁环11和下磁环23相对的一面磁极相反,当需要转动调节柄21时,可手动将防尘盖1从温控器本体2上取下,当调节柄21调整结束后,可将防尘盖1再次靠近温控器本体2,并能够在上磁环11和下磁环23的磁性作用下,使防尘盖1快速的吸附在温控器本体2上,进而可以通过防尘盖1对温控器本体2进行防尘保护,温控器本体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感温铜管3,感温铜管3包括上支管31、中间管32和感温头33,中间管32的上端与上支管31的下端螺纹连接,上支管3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温控器本体2上,且上支管31的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外螺纹311,中间管3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21,且第一螺纹孔321与第一外螺纹311螺纹配合,上支管31的管径与中间管32的管径相同,安装感温铜管3时,首先将中间管32上的第一螺纹孔321对准上支管31上的第一外螺纹311,将中间管32与上支管31快速旋接,且中间管32的下端与感温头33的上端螺纹连接,中间管32的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外螺纹322,感温头3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31,且第二螺纹孔331与第二外螺纹322螺纹配合,中间管32的管径与感温头33的管径相同,中间管32与上支管31连接后,接着将感温头33上的第二螺纹孔331对准中间管32上的第二外螺纹322,将感温头33与中间管32快速旋接,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可将感温铜管3快速的拆分。
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里面,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做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无线.气动光学成像用于精确制导 2.人工智能方法用于数据处理、预测 3.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
联系我们